内容重新润色:
《南京十年:1927—1937》是一本引人入胜的著作,作者王一心以非虚构的形式,通过十二个“小人物”的视角,展现了国民政府建都南京十年间的社会风貌。这些“小人物”并非真实存在,而是作者为述史方便而虚构的,这使得本书具有了独特的文学特质。
王一心在后记中强调“文不害史”,将文学与史料紧密结合,避免了文学对历史的过度装扮。书中的故事和观点均来源于历史资料,其中许多还是第一手史料,这样的写作方式使得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。
1927至1937这十年被称为民国的黄金十年,那么这黄金十年的成色如何呢?在各个领域又呈现出了怎样的景象?《南京十年》以微观和生活的视角,通过南京这个城市,以及十二个“小人物”的故事,为我们展现了这个大时代的真实面貌。
书中开篇从“八字山”写起,通过这个小地名,作者巧妙地串联起百年的大历史。在“南京十年”中,更深入人心的是“美孚山”,它因美孚洋行职员宿舍而得名,作者由此引出本书的第一个小人物——美孚洋行的职员,也为南京城头大王旗的变幻和南京十年的开端,提供了非常好的观察视角。
书中还讲述了洋行职员的逃离、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助理研究员的观察、算命先生的记录,以及市政府文牍职员对定都南京后七八任市长变换的描述。这些故事虽然看似琐碎,但都是历史的缩影,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命运。
全书内容丰富,征引介绍的内容众多,但呈现的都是不常见的另一面,足以启迪人心,让人无法忘怀。这种“十年”的选取,类似于《万历十五年》以来的历史言说方式,虽然标目十年,地系南京,但作者笔力所至,显然不止于南京,也不止于十年,而是努力呈现更恢宏的跨度,彰显更大的企图。
《南京十年》不仅是一部描述南京历史的作品,更是一部深入探讨了整个民国社会生活的佳作。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,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这个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。周松芳对王一心《南京十年:1927—1937》的评论,无疑是对这本书的高度认可,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民国时期社会风貌的绝佳机会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松文机电,本文标题:《民国社会生活史的横切与纵剖 | 周松芳评王一心《南京十年:1927—1937》 》